公牛配资端
今天咱们来拆解一下2025年上半年ETF市场的"成绩单",看看这半年来各路ETF到底表现如何,以及背后藏着哪些投资机会。
ETF业绩全景:谁是赢家,谁在落后?
先给大家报个总成绩:全市场776只有半年业绩记录的场内ETF平均收益为7.16%。看着不高?那是因为有人大赚,有人大亏,咱们细拆一下:
赚钱榜单TOP3:
- 冠军: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,惊人的69.68%收益率!
- 第2-15名:全被黄金ETF包揽,收益均超66%
- 银行类ETF:普遍收益超55%
- 港股科技ETF:接近50%的收益
亏损方阵:
- 有136只ETF亏损超过10%
- 主要集中在:大数据、新能源、食品饮料、光伏等行业
这个榜单其实就是一面镜子,清清楚楚反映了2025年上半年市场风格的转变,对吧?
资金流向:钱都去哪了?
2025年上半年,ETF市场总计净流入3023亿元,但分布可有意思了:
- 债券型ETF:大赢家,净流入1789亿元
- 商品型ETF:净流入637亿元
- 跨境型ETF:净流入606亿元
- 货币型ETF:净流入36亿元
- 股票型ETF:唯一的"输家",净流出46亿元
你看出来了吗?在这半年里,资金明显从股票市场撤离,转向债券、商品和海外市场公牛配资端,这背后其实反映了投资者对国内股市的谨慎态度。
规模变化:增长最快的是谁?
相比2024年底,规模增长最快的五只ETF是:
- 华夏沪深300ETF:增加326亿
- 华安黄金ETF:增加311亿
-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:增加257亿
- 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:增加216亿
- 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:增加216亿
看到没?除了传统的沪深300,黄金、港股互联网和信用债ETF成了资金新宠!
信用债ETF的崛起
2025年上半年,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信用债ETF的爆发式增长,这背后有政策红利:
3月21日,中国结算发布通知,允许信用债ETF开展交易所质押回购业务。这意味着什么?
简单说,你持有信用债ETF后,可以拿它做质押获得资金,然后这些资金还可以继续投资,形成良性循环。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得好:"比起内卷到区间底部的利率债,今年大家普遍更看好信用债。"
这就是为什么6月初多家公募基金推出的信用债ETF一上市就受到热捧,规模迅速增长。
主题ETF:科技军工仍是"吸金王"
行业主题ETF中,科技和军工依然是"吸金王":
- 华夏机器人ETF:净流入104.09亿元
- 易方达人工智能ETF:净流入77.73亿元
- 富国军工龙头ETF:净流入47.67亿元
- 天弘机器人ETF:净流入46.19亿元
这表明市场对科技成长与战略新兴产业的热情依旧不减!
同时,传统的宽基ETF也持续获得资金青睐:
- 华夏上证50ETF:净流入92.83亿元
- 南方中证500ETF:净流入69.35亿元
- 华夏中证1000ETF:净流入59.28亿元
行业格局:头部效应越发明显
截至6月底,ETF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别是:
- 华夏基金:7514.07亿
- 易方达:6662.41亿
- 华泰柏瑞:4995.01亿
- 南方基金:2871.62亿
- 嘉实基金:2640.59亿
值得注意的是,因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,其持有的华安基金(ETF规模1389.81亿)和海富通基金(ETF规模957.99亿)也在整合。若顺利合并,总规模将超2000亿,直接跃升至行业第六位!
这也反映出ETF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——产品申报受限于公司规模,发行需要券商资源支持,同质化竞争极其激烈,只有头部玩家才能在"烧钱"抢占市场份额的游戏中站稳脚跟。
投资启示:ETF背后的大类资产配置逻辑
回顾2025年上半年ETF表现,我们能看到什么投资逻辑?
- 黄金、银行类资产表现优异,反映了避险和价值投资逻辑
- 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受到追捧,政策红利明显
- 港股科技迎来反弹,估值修复进行中
- 新能源、大数据等曾经的热门赛道遇冷,周期转换明显
你认为下半年ETF市场会怎么走?又该重点关注哪些品种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公牛配资端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