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基层责任”到“全域参与”宏盛证券,从“签约数量”到“居民感受”,这份文件划出了家庭医生制度的新方向。
8月19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改委、人社部、国家医保局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等六部门,联合印发《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》。
这份文件从服务便利、重点人群保障、转诊衔接到个性化服务等多个环节,提出了十条措施,旨在让家庭医生签约真正落到居民日常生活中。
与以往相比,它释放出的最重要信号是家庭医生工作不再是基层机构的“专属任务”,而是整个医疗体系必须承担的责任。
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社会办医,都要在这张健康管理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家庭医生不再是基层医院“专属”
长期以来,家庭医生制度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“基层事务”。熟悉基层医疗工作的同志都了解,一直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承担大部分签约和随访工作,而大医院往往缺乏足够参与感,即使参与也是“指导”式参与、“命令”式参与。这种模式带来一个潜在矛盾:一方面,居民更信赖大医院的专科医生,更希望成为他们的签约居民;另一方面,家庭医生服务却常常局限在基层,导致制度吸引力不足。
这次出台的措施,试图打破这一局限。文件明确提出,二级、三级医院的医生也要直接作为签约主体,与基层机构一道提供服务。这意味着,未来居民签约的家庭医生,可能不再只来自社区,还可能来自县医院甚至大型综合医院。大医院的医生不再只是“接诊”陌生病人,而是需要通过签约建立长期关系,承担起居民的慢病管理、健康随访、转诊衔接等职责。
如果说过去宏盛证券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“补位”,帮助基层分担压力,那么现在它正走向“主位”,成为医疗体系运行的重要一环。居民不再需要在“社区小医生”和“大医院专家”之间二选一,而是在一个整合的体系中,获得更连续、更稳定的健康管理。
医院需要主动转型
对医院来说,尤其是中大型医院来说,这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并存,非得亲自尝尝才知道是否有“甜头”。
笔者所知道的一家二级医院,属于夹心层医院,近几年来效益一直都不太好。今年,这家医院换了一个新院长,是社区医院院长调任来的,依旧主抓家庭医生签约、履约,抓“义诊早市”“晚间门诊”等延时服务。经过半年的时间,这家医院竟然有了明显的起色。
过去,一些二三级医院的重点指标大多集中在门诊量、住院率和收入,而家庭医生签约强调的却是连续性、便利性和居民满意度。这要求医院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功能定位。
以大医院为例,文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预留一定比例的号源和床位给签约居民。这已不是资源分配的问题,更意味着大医院要将“签约服务”纳入日常运行机制。医生既要面对门诊患者的即时需求,又要长期关注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,提供慢病用药指导、定期健康评估,甚至上门随访。这样的变化,会迫使医院从“以治疗为中心”逐渐走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。
对于民营机构而言,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,是一个与居民近距离接触的“入口”。新的政策支持社会办医参与签约,并且允许制定个性化服务包,居民可以“点单”式地选择服务内容。谁能在服务体验和响应速度上更胜一筹,谁就可能赢得居民的青睐。这也意味着,家庭医生制度将进入一个多元竞争的新阶段。
值得注意的是,签约制度和医保支付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。随着按病种付费、按病组付费逐步推进,单纯依靠检查和治疗获取收益的模式已不可持续。医院如果能在签约服务中找到新的平衡点,不仅能顺应政策要求,还能提升自身在未来格局中的话语权。
再次强调把“签约”变成“感受”
家庭医生制度能否真正立得住脚,最终取决于居民的感受。文件明确提出,要让签约居民在生活中切实体验到便利,比如定期接收健康信息、享受长期处方和药品配送、获得上门随访和个性化指导。过去一些地方的签约流于形式,“签了约、没服务”,甚至是“没签约、假服务”,这一次政策强调要把“纸面承诺”转化为“日常体验”。
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道更难的考题。签约居民期待的是连续性和稳定性,而医院的运转模式往往追求效率和流转。如果服务不能落到细处,居民的满意度就无从谈起;相反,如果医院能够在签约服务中体现出真正的便利和关怀,那么家庭医生制度就会从“行政要求”变成“民生工程”,成为提升口碑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。
在此,笔者也建议,政策倡议和制度要求之外,还需要在资金机制上形成更加稳固的支撑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非“无成本”的公共产品,它涉及医生的工作激励、机构的运行投入以及居民的长期服务体验。如果在签约费、基本公共卫生经费、医保基金等环节缺乏合理的财务调配,再好的倡议也可能难以落地。如何设计一套既能激励医院积极性,又能兼顾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支付机制,将直接影响这一制度的生命力。财政与医保部门如何在支付方式、补助渠道上形成合力,是下一步必须直面的课题。
从“基层责任”到“全域参与”,从“签约数量”到“居民感受”,这份文件划出了家庭医生制度的新方向。它要求所有医院都要主动投身其中。可以预见,谁能把签约服务做得更有温度,谁就能在未来的医疗格局中站得更稳。
由“医学界”主办的
第七届“基医会”将于
今年9月12-13日在江苏南京举办
我们诚邀您参加本届“基医会”
与2000+县域和基层同道一起
分享经验,共同进步
在金陵古都奏响“基”医最强音!
基医会
来源:县域和基层医声
撰文:宁毅
校对:臧恒佳
责编:郭雪梅
更多精彩报道<<
报名基医会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